来源:管理员 时间:2019-03-27
2019年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发声,密切关注急救议题。
全国人大代表班宇侠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副主任医师
建议出台急救法依法规范急救行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副主任医师班宇侠表示,建议出台急救法。班宇侠说,目前全国各地的急救管理模式五花八门各有优劣,希望通过立法,统一急救行业的标准和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建议急救要从娃娃抓起
全国人大代表陈韦表示,作为一名医生,她关注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她今年的建议是“急救要从娃娃抓起”,从娃娃开始熟悉到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
全国人大代表谢资清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应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教育
急救知识和相关技能应该纳入初、高中以及大学新生的入学培训或生命与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外伤处置办法、心肺复苏实施要点以及火灾、水灾、地震的逃生方法等,要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需求,编写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教案并在全国推广运用。
全国人大代表马少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武汉石化炼油二部班长
建议整合应急救援信息平台资源
![]()
整合应急救援信息平台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救援队伍、救援设备、专家建立信息库,可以把资源综合起来,出现行业内(应急救援)的情况下,可以尽快达到响应应急救援的目的。
全国人大代表黎志宏
全国人大代表、湘雅二医院副院长
院前急救体系亟待完善和健全
![]()
由政府主导,将公众急救培训和公共场所AED配置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中,将AED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培训、宣传费用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持慈善机构、基金会、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将急救培训纳入大中小学课程体系,由国家红十字会、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编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急救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提升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全国人大代表华树成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
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特别是在系统化和规模化建设方面,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仍然存在矛盾。要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投入,装备具有监护、抢救、远程互联互通功能的高性能救助车辆。同时,还要广泛普及急救意识和急救知识,着力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张伟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探索5G在急救等领域的应用
![]()
5G技术将能帮助医生更加高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比如在院前急救,5G实验网能够实时规划最优急救路线和传输视频,为医院120急救车“铺路”,通过急救现场视频图传、病人体征数据采集等应用,向医院急救中心实时传输病人情况,可以让急诊室大夫及时了解病人情况,正确指导抢救措施,在来医院的路上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
加快急救立法,增强全民急救意识
![]()
加快急救立法,打造5分钟急救圈。让公众掌握五分钟内有效的自救互救意义重大。因此我建议,推动急救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急救意识。建立急救科普平台,完善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培训机制。加大对公共场所合理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省立医院院长
加速我国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设
![]()
随着胸痛中心在全国各地推广,医院用于心梗急救的门球时间大大缩短,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设,能加速扩大胸痛中心建设规模,提高胸痛中心建设质量,并充分发挥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的效能,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急性胸痛疾病的诊疗能力,助力医改分级诊疗的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李莉娟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
通过政府购买将急救课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
![]()
应在学校安全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政府从医院购买急救课程,聘请医务专业人员为中小学生教授自救互救知识,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法、烫伤救助的办法等等,提高中小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并且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将游泳课纳入中小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或体育课程中,让学生学会游泳,学习溺水救助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同时在缺乏游泳池建设的西部通过政府购买游泳课程可以促进政府对社会公益基础设施的建设,盘活社会公益资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医疗急救体系急待补齐短板,推进智慧急救
![]()
加快社会急救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明确社会组织、团体及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推进智慧急救,利用“互联网+”,打破院前急救信息孤岛,推进院前院内既往病历、健康档案和院前院内诊疗等医疗信息的共享。搭建统一的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内和省际之间的院前急救信息共建共通共享,便于发生突发事件时统一调度指挥。
同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都要组织开展急救培训,学校开设急救知识和技能课程,努力实现“随处可学,人人能学,随时备用,救人生命”。
全国政协委员刘绍勇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
完善空中旅客急救体系
![]()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健康乘机意识;加强对机组人员的培训,提升航空公司机上急救处置能力;扩大空中医疗志愿者队伍,开展机上远程医疗;推广登机前医疗咨询,减少空中紧急医学事件;提升机场急救处置能力,加强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的衔接;建立“常旅客医疗信息”系统,为旅客提供全流程安全服务等。
全国政协委员王海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应加快航空医疗救援建设并建立保险机制
![]()
航空医疗救援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的氛围还没有形成,现有航空医疗急救机构在运行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应出台政策、营造氛围,鼓励有能力的机构开展航空医疗救援业务,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加快推进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事业发展,并建立相应保险机制,让航空医疗救援真正惠及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