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乐邦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AED公众健康管理救助平台,深圳乐邦医疗-官网

深圳凭AED救回51人背后,是一个城市与死神的赛跑

3月18日,在这座城市按下暂停键那周,43岁的刘三平在家里刚刚结束一场视频会议,准备下楼做核酸,却突然倒在了电梯里:没有呼吸,没有心跳,失去意识......
 
收到求助消息,几位学过急救知识的业主马上赶来为他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好在十几米外的大堂,就是小区两个多月前刚刚装好的AED。在5次电除颤之后,刘三平的喉管开始有了动静。
康复后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他仍然有些后怕。“我才40多岁,还没做好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孩子才12岁,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它可能随机出现在办公室、小区、运动场......
当一个人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几乎是挽救这条宝贵生命的唯一办法。
早在2017年,深圳就启动了“公众电除颤计划”,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4158台AED,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深圳还将在住宅小区、学校、新增的地铁站等地点增设3000台AED。
 
PART 01  
 
 
 拿起AED时,说不紧张是假的 
 
如果没能把握倒地后的黄金4分钟,往往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致死率远高于车祸和自杀。
 
危急关头,掌握急救知识只是第一步,从知道到会用、从会用到敢用之间,要用勇气搭建一道跨越的桥梁。
 
 
 
 - 亲眼见证一个生命的复苏- 
 
同一栋楼,同一台AED,今年1月和3月,深圳公益救援队秘书处的队员,连续救回2个在楼上公司上班时倒下的人——这几乎挽救了两个家庭。
 
短短几分钟,倒下的男子从没有呼吸心跳到恢复了呼吸心跳,再到恢复意识。“120医生赶来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回答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在AED的帮助下,徐靖亲眼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复苏。
 
从荣誉墙上找出两人送来的锦旗时,她告诉我们,“他们来送锦旗的时候都是和妻子一起来的,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
加入救援队后,徐靖和张宇辉自己都记不清听过多少人的多少句谢谢。但这一次,看着曾经倒在地上、处于濒死状态的两个人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他们觉得这声谢谢的分量很重。“重新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价值。”
 
 
徐靖和张宇辉此前极少遇到患者心脏骤停——中暑、低血糖等是更普遍的晕倒原因。所以今年1月,当在4楼办公的救援队收到物业求助信息——6楼走廊有人晕倒,只是按照惯例分头行动:有人奔赴事发现场救治患者,有人到应急仓库取来AED。
 
 
 
“当时没料到情况这么严重。”49岁的谭先生晕倒时四周并无他人,直到有人路过走廊才发现躺在地上的他。此时距离倒地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正是这台及时赶到的AED,救了谭先生一命。
从事急救培训多年,张宇辉对AED的操作方法早已烂熟于心。可真人真机实际操作和用训练机作用于人体模型还是有一定区别。“说不紧张是假的。”
 
平时进行急救培训,他总会对学员反复强调:AED分析心率和准备实施电击时,要请大家离开,确保没有人接触患者。
 
直到今年3月,张宇辉亲眼看到AED放电时,身材魁梧的患者被当场弹起的场景,才直观体会到自己一直以来重复的这条注意事项有多重要。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施救者受伤,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电击时的能量不被分散。
AED准备实施电击时,要请大家离开
 
当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每过1分钟,抢救成功的概率就会下降10%;超过10分钟,概率几乎为0。在复杂的城市路况下,不是每个倒下的患者都能等到及时赶来的救护车——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年来,深圳公益救援队进行了多场急救知识培训,希望在更多人心里播下急救的种子,挽回更多本可以延续的生命。
 
因为很多时候,第一个发现患者倒地的目击者只是普通人。“急救意识很重要,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学会急救。”  
 
 
 
 -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关心陌生人的生死 - 
 
直到3天后得知电工大哥从ICU转出的消息,参与救助的郭霁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除了家人之外,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关心一个陌生人的生死。”——虽然是医学生,直到AED开始电击,他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帮助眼前这位倒下的患者活过来。
 
5月24日下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临床医学专业的2019级本科生郭霁峰和几名勤工助学的本专业师兄师姐一起待在学院办公室。此时一名工人急匆匆地进来求助,说一名工友触电后晕倒了。
 
“我们赶过去的时候,倒地的工人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眼睛翻白、手脚无意识抽搐,嘴角还有一些分泌物。”留下的2名同学迅速为他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郭霁峰和另一名同学跑去抱来AED。
 
中大深圳校区,随处可见AED
 
图源:中山大学
 
 
 
“当时也不太确定AED的具体位置,只是知道那附近肯定有。因为AED盒子外的标志很显眼,平时经过总会看几眼。”
 
2022年初,由深圳市急救中心捐赠的13台AED散布在学校的运动场、教学楼、生活区等地。加上此前已经拥有的5台AED,基本覆盖了人流密集的场所。
 
入学后加入校红十字会的郭霁峰,大一就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虽然参加过急救培训,操作的时候还是非常紧张,可以说是凭借肌肉记忆。”好在AED开启后,每个步骤都有语音提示。按照机器指引,他顺利完成了2次除颤。
同学们使用AED进行急救处理
 
图源:中山大学
 
 
作为还没到医院实习的医学生,真的能顺利把濒死的患者救回来吗?——时间给了他答案。在AED电击除颤和胸外按压的配合下,一度失去生命体征的工人,逐渐恢复心跳和呼吸。
 
6分钟后,医护人员乘坐救护车到达现场,4名同学用行动为电工大哥争取到宝贵的存活机会。
 
郭霁峰学医的想法源于小时候的经历。“我当时身体不太好,还住过一段时间院,从那时开始经常接触医生护士,觉得他们很负责,渐渐对这个职业产生了一些好感。”
 
可入学后,他迅速被背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和做不完的实验淹没。“这一次参与救助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医学专业除了背书和学习,平时学到的知识真的可以帮助别人。”
 
在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前,郭霁峰提前感受了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带来的使命感——曾经感觉多到怀疑人生的教材,顿时有了存在的意义。
 
 
 
 - 万一我下手太重怎么办 - 
 
在这场凭借AED与死神赛跑的比赛中,获胜者并不都是专业医务人员——也有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3月18日,所有深圳人还处在7天慢生活中。43岁的刘三平在家里刚刚结束一场视频会议,准备下楼做核酸。突然,他毫无征兆地倒在了电梯间。
 
见状,几个本来准备坐电梯的业主纷纷跑了出来。当电梯抵达1楼,只剩2个年轻女孩被吓得蜷缩在角落。
 
虽然不敢动手救人,有人第一时间把求助信息发到业主群里。几名穿着防护服、正在小区核酸采样现场维持秩序的业主志愿者,赶到电梯里为他进行急救处理。
 
业委会负责人师林介绍,作为一个20多年的老小区,必须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所以业委会很早就有安装AED的想法。但普通小区主动申请安装AED,并不常见。
 
 
“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找谁申请、在哪儿申请。后来在社区指导下与急救中心沟通了好几次,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方案。”
说起这个现在看来堪称未卜先知的决定,师林说小区也是幸运的。“我们不希望用到AED,但是有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有它。”
小区有很多老年业主
 
与此同时,一些有意向的业主报名参加了急救培训。就这样,3月18日那天,刚装好的AED和刚培训完的志愿者一同上岗了。
 
普通人穿上防护服,光是呼吸和说话都费劲,更别提进行胸外按压。参与急救的顾清回忆,当时自己闷在里面都有些喘不上气。
 
而比防护服更令人窒息的,是难以言喻的紧张。
 
“我会不会下手太重把他压骨折?”“万一下手没轻没重,弄伤了怎么办?”种种顾虑盘旋在心头。
救人的业主回忆当时的情景
 
与第一次参与急救的师林、顾清、毛群辉相比,曾在北大医院急诊科工作近2年的杜艳丽更有经验。在她的带领下,几位志愿者轮流进行心肺复苏,使用AED陆续进行了5次电击除颤。
 
呼吸,这个我们每天要进行两万多次、频繁得让人忽略的动作,在此刻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跳。
 
当AED提示无需再除颤,大家等来希望的曙光。一开始,刘三平的面色青紫、肚子隆起,已经完全丧失意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脸色逐渐变白,喉管开始有了动静。
 
随后到来的救护车将刘三平送到了北大医院,目前他已经恢复健康。
 
这是深圳第一起发生在小区里的AED成功救治案例,也是一群普通人凭借勇气,拯救另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PART 02  
 
 
  活下来的1% 
 
“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才40多岁,还没做好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孩子才12岁,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
 
现在回忆起事故发生的那天,刘三平的记忆已经模糊,只是隐隐有些后怕。目前我国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到1%。死里逃生的刘三平,正是那幸运的1%。
妻子熊女士说,在倒下前一天丈夫就觉得心脏有些不舒服。可深圳按下暂停键那周,进出小区和医院都不太方便。“当时没有痛到一定要去医院的程度,也就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他却突然倒在下楼的电梯间,从此记忆开始断片。“可能因为术后打了镇静剂,刚醒来那周发生过什么我都记不清了。后来他们说当时很多人给我打过电话,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直到离开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休养,刘三平的记忆才逐渐恢复正常。
 
作为一名工程师,出差、应酬是他工作的一部分。“现在出去吃饭,我很早就走了,大家也很照顾我。”
 
他微信的个性签名一栏,写着:平和平静平安。但直到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他才渐渐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
 
“签名几年前就是这6个字,不是因为这次的事情改的。我是个性情中人,有时候做事情比较急躁,当时写这个也是为了提醒自己。经历了生死之后,对待生活比较乐观、豁达,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这几年,刘三平的体检报告已经亮了几次红灯,高血压、高血脂都找上门来。可人到中年,谁还没个小病小灾。除了定期复查,他没有过于在意。
 
而现在,刘三平就像对待一座精密的仪器一样对待自己的身体:每天早晚量一次血压,时不时还得打开手表看看心跳——它直观地证明我们还活着。
 
他形容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上天给的第二次机会。除了感谢上天,他更感谢几位素未谋面的志愿者。“当时救我的几位业主,其实我只认识其中的1、2个人,有好几位都不认识,但他们救我的时候没有半点犹豫。”
事后,刘三平向志愿者送来锦旗
 
图源:景鹏大厦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过程片刻都不能耽误。否则就算成功恢复心跳和呼吸,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存在成为植物人的风险。
 
刷短视频的时候,刘三平曾在社会新闻中看过一些对伤者视而不见的路人,他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能够战胜恐惧、勇敢站出来的志愿者,才能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复工后不久,公司组织了一场急救知识培训,让集团员工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由于当时还在静养,他错过了这个课程。刘三平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学会这个救命的技能。
 
 
 
 
PART 03  
 
 
  不忘初心,做难而正确的事  
 
救人的故事在这座城市频繁上演。这个不大不小、寄托了生命希望的方盒子背后,凝聚着研发人员无数个细节的考量。
 
 
目前深圳公共场所配置的AED有老款的D1型,以及新款的C2型。迈瑞医疗除颤业务产品经理姜建峰介绍,团队在研发C系列AED之初就抱着一个朴素的愿望:让它更适合普通人使用,挽救更多生命。
 
作为普通人——哪怕是接受过急救培训的普通人,一旦肩负起另一个人的生命,难免手忙脚乱。“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人着急的时候连电源键都找不到。”于是新款机器直接取消了电源键,采用翻盖设计,开盖即开机。
 
而开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有没有一个办法,让AED用起来更容易?基于大量用户行为和心理研究结果,迈瑞开发出ResQNavi ™智能导航技术,指引每个步骤。
 
顺利开机后,你会听见一个亲切的声音:请保持镇静,按照语音提示操作。“不要小看这句话的作用,基于实验数据,大多数人听到之后都会安心很多。”
 
 
它甚至会预判你的下一步。通过监测、分析和识别用户行为,系统会智能匹配不同的模式。“新手会得到更详细的语音和动画指导,熟手的提示更简洁,节约更多时间。”
 
至于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也提前为你划好了重点。“有些人着急的时候,会把电极片直接贴到患者的衣服上。包括有些男性在为女患者贴的时候,会不好意思解开衣服。所以请把电极片贴在裸露的皮肤上这句话中,裸露的皮肤是有重音提示的。”
 
团队希望通过强调关键词,确保用户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清指令,让急救顺利进行。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的胸外按压和正确的AED除颤缺一不可。姜建峰介绍,胸外按压频率要达到每分钟100-120次(基本每秒要按压2次),以及足够的按压深度,才能确保血液到达周身组织。“尤其是在持续按压模式下,没受过专业训练的我们,坚持1分钟不到就会出现疲劳,按压质量会不自觉下降。”
 
针对这个情况,AED会自动识别按压的不同节点。当它预计按压者到达体力下降的节点,导致按压质量下降的时候,就会开启激励模式。“就像健身房里的教练,不断鼓励你完成这一组训练动作。这时候,AED就是我们身边的CPR教练。”
 
可以说,在ResQNavi ™智能导航技术的加持下,AED真正实现了“傻瓜式”操作。产品研发和设计要为临床服务——这不仅是一群人的选择,也是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截至目前,迈瑞AED在中国成功救治
130名公共场所心脏骤停患者
 
近几年,随着入局AED的国产厂商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行业被动进入了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比如AED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复杂:人脸识别打开、刷身份证打开、用安全锤砸开......这类设计迎合了工作人员担心AED被盗取或者破坏的心理,所以中标率很高。
 
公司销售看到这些产品,曾经询问姜建峰能不能把自家AED也加上锁,他坚决反对。在技术层面,加锁是个简单操作;而在实操层面,开锁会大大延误急救的宝贵时机。
 
“急救是为了快速高效,万一监管人员不在现场,AED就无法及时取出,不能因噎废食。”因此迈瑞的AED产品采用弱锁设计,外箱只有轻微吸力,打开就能取出。
 
“因为不上锁的问题,我们丢过很多次标。但我们宁愿对客户承诺,丢失可以赔你一台。”这个坚持服务临床的弱锁设计,最终被纳入《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
但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AED装好之后怎么维护?如何确保用到它的时候电量充足?针对产品管理者这些实际的顾虑,迈瑞基于IoT物联网架构,推出了远程AED设备管理系统。
 
打开之后,就能直观看到同一个系统内,每台AED的设备状态是否正常、电极片和电池的电量如何......
 
通过设备管理系统,降低人力成本
姜建峰告诉我们,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大概是10年,所以迈瑞的AED,电池和电极片寿命都是5年。
“在购买AED的时候,会配一套新的电池和电极片,期间只需更换一次。从技术层面,我们完全可以延长配件寿命,比如6年,但这会增加额外的采购成本,期间也得更换一次,所以5年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
 
从率先打破国外厂商垄断的那一刻起,这个团队就走上了一条坚定的道路:不忘初心,只做正确的事。
 
当熬夜、加班成为打工人不可避免的日常,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自己可能会猝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我国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仍然不足1%,而发达国家已达到50%左右。
 
不如趁这个机会系统学习一下急救知识!
 
我们真诚地希望你永远不会用上它,但万一遇到意外情况,学会心肺复苏并借助AED这个救命神器,足以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让他们不必成为某人的遗憾。
 
 
当一个人出现心脏骤停,如果在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并在3-5分钟内进行AED电击除颤,他的存活概率将达到50-70%。
 
一直以来,深圳都非常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近几年市急救中心面向全体市民,推出了许多期免费的急救培训。在专业的导师团队带领下,就算你是零基础小白,经过一天的学习也能迅速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顺利通过理论考试、实操考核的学员,还将获得深圳市急救中心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证。
 
但这个宝藏课程每次一上线,预约情况就异常火爆,很多人都在蹲点抢名额。
 
急救培训现场 图源:深圳急救
 
微时光粉丝的独家福利来啦!
 
这次我们准备了20个免费的急救培训名额,送给评论区留言点赞最高的前20位粉丝。(开奖时间:2022年7月25日14:00)
 
想学急救的你,赶快安排上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