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乐邦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AED公众健康管理救助平台,深圳乐邦医疗-官网

42岁男子电梯内突发急症,深圳居民小区内的AED立大功!

深圳自去年5月份起
 
着手为符合条件的普通居民小区
 
安装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AED)
 
到这个月
 
这些安装不到一年的AED
 
也开始发挥作用
 
成功救人啦
 
3月18日11:10
 
深圳市福田区某小区
42岁的刘先生坐电梯准备下楼做核酸时
突发心跳骤停,生命垂危
关键时刻
这群人出现了
一场“教科书式”接力大急救 
就此展开
紧要关头    
 
 
有人做心肺复苏,有人拿来AED    
 
“你赶紧跟我到2栋,有人晕倒了,在13楼电梯里。”正在核酸采样现场做防疫志愿者的小区居民杜艳丽,听到业委会主任师林的呼叫,连忙放下手上的活,赶赴现场。
 
 
作为一名曾在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工作近2年,现在深职院任医护专业教师的急救培训导师,她非常清楚,对于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分秒必争!
 
 
当她跑到事发现场时,看到一名倒地男子仰面朝上躺在电梯中间,面部紫绀、失去意识,一位义工“大白”正骑跨在他身上按压。
医者本能驱使,顾不得其他,杜艳丽立即接手胸外按压,并用外科口罩覆盖患者口鼻,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快去取AED!快去取AED!”忙中不乱的她冲师林大喊。
 
深圳市急救中心去年在小区每一栋楼口的显眼位置,都安装了一台AED,此时该派上用场了!杜艳丽特别清楚AED的重要性。
 
 11:14,AED送到。杜艳丽迅速开机,贴上电极片,于11:15用AED对刘先生进行了首次电击除颤,随后和师林以及现场另外三位志愿者毛群辉、顾清、赖茜一起,按照AED语音提示,持续做心肺复苏,每隔2分钟按键除颤一次,直至深圳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接手急救。
 
“这个时候,我们几个都还穿着防护服,已经是大汗淋漓。”杜艳丽说,“紧张的抢救过程中,我印象中只用AED除颤3次,结果深圳市急救中心调取后台数据发现,我们在现场用AED除颤了5次!”
 
多方接力    
 
医院在病人送到前已做好准备    
 
时间就是生命。随着时间流逝,生命的希望也会一点点流失。
 
 
赶到现场的深圳120急救人员,立即连接自动胸外按压设备,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予以球囊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并迅速将患者转运上救护车,按照“就近、就急、有救治能力”的抢救原则,电话联络具备国家级胸痛中心资格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下称:北大深圳医院)做好接病人准备。
 
11:43,当120救护车呼啸而至时,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的胸痛团队早已做好接诊准备!
 
监控视频显示11:43 120救护车抵达医院
 
患者危在旦夕,是否还有存活机会?大家都在心里打了问号。
 
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久经磨炼的胸痛中心的工作信念。
 
 
急诊科抢救室团队接力救治
 
在抢救室内,北大深圳医院副主任黄志刚带领急救团队,马上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
 
大家屏息凝视地看着监护仪的数据,期待奇迹出现!一分钟、两分钟……持续按压至 11:49,监护仪上那条蠕动的心电图出现有规律的窦性心律曲线。刘先生的心跳恢复,复苏成功了!
 
随后,抢救室的急诊抢救团队根据复跳后的首份心电图,迅速诊断他患的是“急性前壁心梗心脏呼吸骤停”。
 
图片 心肺复苏成功后,离开抢救室,医护快速将患者转运至DSA
 
 
然而此时,如果不立即开通梗塞的冠状动脉,刘先生的心跳还可能再次停止。急诊抢救室第一时间通知心内介入团队做好继续治疗准备,随后迅速将患者安全转移到DSA室交由心内科继续救治。
 
胸痛中心的心内科陈赛勇副主任医师带领的介入医护团队接手抢救后,快速通过造影介入手术在10分钟内开通血管。术中冠状动脉造影可见严重三支病变,前降支100%闭塞。在开通前降支血管过程中,一度出现血压下降、无复流的危险情况,陈赛勇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迅速处理之后,血压得以恢复。术后,刘先生转入CCU接受进一步诊治。
 
3月19日,医护人员为刘先生拔除了气管插管。他的神志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一区吴淳主任查房时,刘先生为医护团队点赞
 
死里逃生    
 
患者由衷感恩居住在深圳的好    
 
3月22日,已转到普通病房的刘先生,记不清自己倒地后发生的事情,在看到媒体报道的整个急救过程时,他流泪了:
 
没想到,我奇迹般的活过来了!由衷感恩居住在深圳这座城市的好,身边的人素质都很高。感谢救我的邻里、感谢救治我的医护人员!我还年轻,还想好好地为深圳做贡献呢!这次被救过来,我一定更好地工作回报社会。”
 
整个抢救过程惊心动魄。可以说,刘先生得以死里逃生,是幸运的。但是这种幸运,也非完全偶然。这次接力救治,志愿者们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AED使用;转运过程深圳市急救中心有力调度、院前院内急救团队默契配合;医院胸痛中心团队高效及时救治,这才让患者得以较高质量存活下来。
 
 
回顾起这场急救的点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周启棣主任颇有感触地说:
 
第一目击者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在现场坚持不懈地与死神赛跑,到了医院,医护团队接力奋力抢救。这是急救中心、医院、社区联动,在城市急救方面取得持续进步的最好见证。”
猝死屡见    
 
 
第一目击者及时正确施救很关键    
 
近些年,猝死屡见不鲜。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高达54.4万,位居全球之首!
 
 
近几年,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心脏骤停具有不可知性,大约80%的猝死发生在院外,如家庭、公共场所。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范昭副主任说:
 
一旦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在专业院前急救人员到达前,第一目击者尽早的心肺复苏、拨打120呼救、及时使用AED除颤等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对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临床预后十分关键。”
 
猝死院前救治十分重要。据深圳市急救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深圳自2017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以来,市民已经用安装在公众场所的AED成功抢救44人。
通过这场急救
 
不难看出
 
如果身边没有懂急救、会急救的人
 
如果没有AED“救命神器”加持
 
家并不是最安全的地方
 
呆在自己家小区并不能高枕无忧
 
疫情时期
 
AED安装工作虽暂时叫停了
 
但大家仍可按以下链接为自己家小区申请AED
 
你家小区还没装AED?快申请!马上就可以安排!
 
急救培训虽也开不了班
 
但大家可以观看下面的视频学习急救知识
                       
最后
希望有人突发急症时
您也能够出手
救人一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