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每年超过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一分钟都有人因此而死去,成为健康第一杀手,位居全球之冠。当发生心脏骤停等突发事件时,在“黄金四分钟”内,进行“AED电击除颤+心肺复苏”,是世卫组织公认的最有效救命术。 ![]() 深圳市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已配备了非医务人员用“救命神器”-AED。为破解群众不会用、不敢用AED进行施救的困境,3月19日,在深圳市宝安区全国拥军模范培训基地,“深圳宝安乐邦拥军急救培训基地”签约授牌,同时,“初级救护员”培训正式开班。该基地未来将为退役军人、志愿者、义工、社工、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群众、师生等群体,开展AED+CPR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急救中心、宝安卫生健康局、宝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参加了“深圳宝安乐邦拥军急救培训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仪式现场,深圳市急救中心向宝安区11个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移交和配备了11台“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为民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授牌仪式上,宝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组建了一支红星急救志愿服务队,力推和打造拥军爱民特色服务模式和全国示范标杆。仪式结束后,深圳市急救中心的6名AHA高级培训导师,为红星急救志愿队等30多名学员,开展了首场“初级救护员”学习班的培训。 ![]()
据了解,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订了深圳市十三五“公众电除颤计划”(PAD),力争在10年内达到每10万人配备300台AED的国际化城市典范水平。从2017年12月开始,深圳市的机场、地铁、公交、政务、公园、体育场、院校、社区、口岸、社康中心、养老院等公众场所,已配备和安装了6500台“救命神器”-AED。2021年3月4日,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以及当晚播出的《新闻联播》,都点赞了中国公众除颤“深圳模式”,该模式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号召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学习深圳经验和做法,同时呼吁全民要学习AED应用及CPR(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急救保障体系。三年来,深圳市公共场所配置的AED,已成功抢救了23例病人和拯救23个家庭,深圳市AED公众除颤项目,获评为深圳市民生实事十大金奖项目。
【记者】吴永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