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理员 时间:2019-04-08
这几年
很多人都说
深圳的医疗好像“开挂”了
往大里说
从“关内”到“关外”
一批大型新建医院像雨后春笋一样建成、开业
而且大部分都有名校、名院“加持”
港大深圳医院、南医大深圳医院、中山七院、肿瘤医院、心血管医院新院区、深大总医院……
从小处着眼
AED正成为这座城市触手可及的“救命按键”
2017年起
深圳的公共场所陆续冒出了很多“小书包”
▽
号称心脏骤停“救命神器”的AED
深圳宝安机场已配置100台,全国领先
深圳地铁集团,“站站都有AED”
![]()
大大小小的动作背后
是深圳吹响了医疗卫生“走在最前列”的号角
一场医疗“变形记”正在上演
▽
4月1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市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复盘2018,展望2019,让人看到了更多即将迎来的新变化。
![]() 最引人关注的,包括“三甲倍增”计划之下,8家医院将加入“创三甲”行列,今年继续购置2000台AED投放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 ![]()
2018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等开业运营
市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大鹏医院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
全市新增医疗卫生机构1608家,总数4391家
新增病床2555张,千人床位数提高到3.7张,千人医生数提高到2.8名
![]()
2019年
力争市口腔医院开业运营
力争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完工
加快推进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市大鹏医院等项目建设
全年计划新增病床3500张
![]()
2018年
初步构建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架构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均衡规划布局27个区域医疗中心(综合型区域医疗中心17个+专科型区域医疗中心10个)
建立15家基层医疗集团
建成心血管、眼外科、康复、脑卒中、胸痛、精神卫生、儿科、结核病、运动医学等专科医疗联盟。
![]()
2019年
大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按照最高、最好、最优标准建设。在肿瘤防治、心血管防治、传染病防治、儿童医学等方面,争取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深圳。
总结推广罗湖医院集团改革经验,加强各区基层医疗集团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并进一步规范专科医疗联盟的发展和管理。
![]()
2018年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推出全国第一张“卒中救治地图”(“溶栓地图”)和“心梗救治地图”,其中“溶栓地图”已被“复制”到全国40多个城市。
为全市急救网络医院更新配置113辆救护车及配套急救设备。
在全市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区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在首期配备500台AED基础上,2018年再购置1000台,同时发布深圳“AED地图”,方便市民通过微信“一键查找”最近的AED。“AED亮相深圳”入选深圳市民生实事十大金奖。
![]()
2019年
为《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制定出台相应配套办法
继续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
将再购置2000台AED,安装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此项目已列为2019年深圳市政府民生实事。
![]()
2018年
深圳市康宁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获评三甲医院,全市三甲医院总数增至18家。新增三级医院6家,全市三级医院总数增加至42家。
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结核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举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南方基地挂牌成立。
![]()
2019年
推进三甲医院倍增计划,推动深圳市眼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龙华区人民医院、龙华区中心医院、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年内新增三甲医院2家以上。
推动区属、原街道二级医院及社会办二级医院改造升级为三级医院,年内新增三级医院4家以上。
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配合出台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力争新增广东省高水平医院1-2家,启动1-2家社会办高水平国际化医院建设项目。
![]()
2018年
全面放开医疗市场,取消社会力量办医的机构数量、等级、床位规模、选址距离的限制和医保定点机构的数量限制;
优化审批流程,取消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环节,医疗机构取得主体资格后,直接申请执业登记;
出台《深圳市社会办医财政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共梳理了13项政策,包括基本医疗服务补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基本医疗床位奖励、医院等级评审奖励、上缴所得税财政奖励等;
改变原来“重审批、轻监管”的状态,采取“宽进严管”措施,依法加强医疗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
![]()
2019年
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鼓励举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和全科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
鼓励发展儿科、康复科、老年护理等薄弱专科机构和接续性机构。
![]()
三个转变
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
投入方向上,公立医院支出从投入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
三个提高
提高效率,通过资源纵向流动提升服务体系整体绩效;
提高质量,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待遇,通过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